2021年7月28日上午,在“八一”建军节来临之际,党政理论网湖北编委会、一点资讯湖北运营中心主任张念,华夏军人退役创业发展服务中心武汉分中心主任张登伟,道能义工理事长曾少峰,《共和国不会忘记》主编商怡安,以及2020荆楚楷模骆名良一行来到武汉市黄陂区,看望慰问“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”、“时代楷模”89岁的老战士马旭奶奶和老伴颜学庸,并向老人们送上节日慰问品和诚挚美好的祝福。
1933年,马旭出生在黑龙江省木兰县。残酷的社会环境和灰暗的童年经历激励着马旭在14岁就奋勇参军入伍。她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,跟随部队南征北战、救死扶伤,并获得了抗美援朝纪念章等荣誉。
1961年她进入武汉军区总医院,恰逢空降兵部队刚组建,为了能够更好地救助伤员,马旭克服身体条件、日夜艰苦训练,终于成功通过考核,成为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。此后20多年间,她跳伞140多次,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——第一个跳伞女兵,跳伞次数最多女兵、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。
1983年,马旭和爱人颜学庸研制出了“充气护踝”,可使跳伞着陆时的冲击力减半,扭伤情况接近零,1989年获得国家专利,这是中国空降兵获得的第一个专利。1995年,他们又研制出高原跳伞“供氧背心”解决了伞兵空降中的缺氧难题,填补了空降兵高原跳伞供氧上的一项空白。几十年间,两人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,撰写了《空降兵胜利病理学》《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》等专著。
2018年,两位老人向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,引起社会广泛关注。现如今,八所校外活动场在马旭的资助下,在木兰县的多所小学相继成立,每年有很多家乡的孩子给马旭写来感谢信。
尽管拿出了千万捐款,二老居住的地方却很质朴简陋。在黄陂区木兰山脚下的某部队营区旁,一座不起眼的院落就是他们安家之所。两间低矮的砖房看起来已有不少年头,院子里,他们开辟出了一片地,种着一些果树和蔬菜。
单调的房间里放置最多的是各方赠与的锦旗和老照片,随处可见一摞摞的书籍专刊——《世界军事》、《军事医学》、《健康学报》……老俩口到今天依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,不断关注着军事和医学,切实做到了他们所说的“活到老、学到老”。
老人们亲切地接待了大家,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从军经历。马旭回忆抗战期间的所见所闻,对日军侵华的罪行深恶痛绝,她说:“战争是很残酷的,我平时都不太敢看有关资料,会难过到流眼泪。但同时,我也希望大家都不要忘记这段历史。”马旭还向大家推荐了一些抗战纪实的书目,希望大家能更加了解老一辈的艰苦斗争。
谈起自己在武汉大学外语系学习的日子,马旭也显得十分怀念。“那个年代有很多外国人和我们一起上学,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一起,同学之间总会觉得有一些微妙的差异。”马旭总结说,“只有国家强大了,人民在外才有底气。”现如今,中国已经逐步强大富裕起来,马旭也对广大青少年充满着期待:“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奋斗,祖国才会变得更好!”
在院落里,老人们还安放了两个健身器材用于日常锻炼。“人老了更要加强自己的体质。”在现场,马旭还为大家演示了她平时健身的方式,“普通人第一次使用可能会产生眩晕,我们之所以能上手,也是是因为有当空降兵的基础。”
看着马旭炯炯有神的目光和硬朗的模样,我们不难想象她在年轻岁月中的飒爽英姿。正是有了以马旭夫妇为代表的一代代军人们的挥洒血汗,我们才得以见得如今的盛世辉煌。向最可爱的人们致敬!(通讯员:李青杨 摄影:黄志伟)
频道推荐/

9月30日是国家第九个烈士纪念日。当天,黄陂区举行烈士纪念日... [详细]
阅读排行/
热门推荐/
精选内容/
- 「“九头鸟”文旅创意」:湖北国庆氛围浓 短途游更从容
- 宜城市医保局:多维度推进参保缴费 节日服务“不打烊”
- “丹青筑梦 十年执着”湖北省书画家协会扬子书画院成立十周年书画展
- 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 黄陂区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---
- 非遗百布堂,喜迎二十大
- 童心向党迎国庆
- 归隐书林评蓝风的诗
- 立足监狱职能 面向特定对象 打造具有监狱特色的政务服务体系
- 【专题报道】江北监狱:监地融合办实事 服务下沉暖人心
- 【专题报道】湖北省监狱局组织参观省直机关第八届“清风颂”廉政书画展
- 【专题报道】湖北监狱系统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走深走实
- 【专题报道】湖北省监狱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2年第九次集体学习
- 服务多做一步,群众少跑一路
- 陈玉林:一辈子只干法治为民一件事
- 硚口分局开展2022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活动
- 助力市政项目破难点,服务工程审批提质效
- 宜城市委宣传部:举办干部讲堂 搭建提能砺为“加油站”
- 宜城市委宣传部:举办干部讲堂 搭建提能砺为“加油站”
- 莲藕比肩 集体经济节节升 ---郑集镇魏岗村:200亩莲藕开挖喜获丰收
- 湖北宜城:打造永不褪色的网络安全旗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