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毕业季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(下称地大)毕业生都会到“四重门”留影纪念。“四重门”由摆成“之”字形的4块印度红长石组成,铭刻着地大历经南迁办学、四次更名,始终坚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教育使命。
抚今追昔,岁月萦怀。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,如今的地大已经成为一所生态型的美丽大学,致力于服务美丽中国,建设宜居地球。
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
回顾历史,地大始终坚持“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”的价值观,着力培养“品德高尚、基础厚实、专业精深、知行合一”的高素质人才,为解决区域、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作出卓越贡献。
党委书记黄晓玫表说,“人才,是我们建设地球美好未来的重要支撑。建设地球美好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,我们就应该着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。”地大把培养心中装满祖国山河的人才作为一流本科建设的“必答题”。
当年,17岁的欧阳自远听从国家的号召,放弃最喜欢的天文学和化学,下定决心报考地大,去找矿,为祖国的工业化添砖加瓦。2004年1月24日,欧阳自远院士被任命为“嫦娥工程”首席科学家。
“搞探月工程、搞航天事业,中国人只有靠自己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自主创新,我们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力量搞好中国的探月工程。”欧阳自远做客地大《震旦讲坛》,与300余名学子共话理想信念与时代担当。
欧阳自远只是学校70年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。地大70年间培养出了一大批像赵鹏大、翟裕生、殷鸿福、张弥曼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和先进典型人物。他们满怀雄心壮志,主动到边疆、基层去,为地质事业奉献青春。
地大依托学科优势 着力打造宜居地球
地大聚焦“地球+”“资源+”“绿色+”“智能+”“治理+”和“基础+”,持续推动学术繁荣,深度参与经济社会发展,为服务美丽中国、建设宜居地球做出重要贡献。
自成立以来,地大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,从以地质类理工科为主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,到涵盖理学、工学、文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艺术学等“地球科学一流、多学科协调发展”的学科体系。
如何将学科优势与服务美丽中国、宜居地球建设相结合?地大依托学科优势,为国家资源能源安全提供科技支撑。参与鄂西地区页岩气调查勘探工作,在鄂西地区的震旦系、寒武系和志留系三大地质层系中获得高产页岩气流,实现了页岩气主力开发层系从长江上游向中游扩展。
锰矿资源是冶金工业最需要的资源之一,地大在锰矿成矿理论及深部找矿方面取得突破,参与发现国内第二座具超大型规模的道坨锰矿床,大幅提高了锰矿资源的保障能力。
“陆相生油理论”“高山深盆成盐模式”等一批地质理论,至今仍在指导找油找矿实践。
为地球历史研究中极具分量的“金钉子”落户中国做出了贡献,它是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(GSSP)的俗称,是全球确定唯一的点位,作为国际地层对比的标准。它被视为一个国家地层科研水平的反映,许多学者都以争取在其本国国土上建立界线层型为荣。
拓展全球视野 加强国际交流
随着全球化迅猛发展,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。地大面向国家发展目标,立足办学实际,突出学科特色,依托地质、资源、环境、工程等学科的综合优势,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合作,积极搭建平台,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,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。
2012年,地大联合哈佛大学、牛津大学、斯坦福大学、莫斯科大学等12所知名高校组成了“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”,在地学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球科学学科体系,积极推动地球系统科学发展,大力实施美丽中国宜居地球战略规划,创新发展大气科学。
10年间,地大加强与“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”共同努力,探索最有效的方方法,加强对气候变化观测工作的科普宣传;并将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研究,探讨有效的缓解和适应策略。
为满足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人才需求,推进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教育行动,地大2014年12月成立了丝绸之路学院,制定金色、蓝色、绿色三个“一带一路”人才培养方案,加强“一带一路”人才培养。目前,地大已与30多所高校签署了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校际合作协议。
2015年9月,中国与约旦签署了共建“中约大学”共建协议,并将地大作为中方合作院校。
近年来,地大发起成立中国-东盟地学合作中心东盟学院(武汉)、中国-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武汉学院等国际教育合作平台,不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能力。
回首望去,地大七十年砥砺奋进,始终同中国自然资源产业同生共荣,培养了大批早期地质专业人才,为新中国地质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新时代,地大将弘扬“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”校训精神,奋力谱写新时代高等教育新篇章。
频道推荐/

路能不能更平整? 回家的灯能不能更亮? 各项设施还有哪些可以... [详细]
阅读排行/
热门推荐/
精选内容/
- 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:服务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建设
- 量身定制的“营养套餐”
- 半年捧回四座奖杯 武软打造网络安全人才新高地
- 齐绘“共同缔造”同心圆! 社区治理迎首批“美丽庐舍建筑师”
- 打造“共创工作坊”,多方代表成为“社区规划师”
- 祖孙三代从警路:“传承与梦想” 初心不换代
- 全国示范!江岸这个社区再添新荣誉
- 居民“提议”能人“揭榜” 共建小区大家都说“好”
- 忆峥嵘岁月,赓续科研精神
-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探索开发区特色市场监管模式
- 湖北省监狱系统召开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
- 解读二十大报告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
- 【二十大时光】 宜城统一战线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:凝心聚力新蓝图 同心奋进新征程
- 践行“三实” 淬炼“三力” 筑牢基层“红色堡垒”
- 湖北省司法厅法治调研处开展 “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”主题党日活动
- 宜城:全市志愿者深学热议党的二十大精神
- “新洲造”火箭95天成功“四连发”
- 「“九头鸟”文旅创意」:湖北国庆氛围浓 短途游更从容
- 宜城市医保局:多维度推进参保缴费 节日服务“不打烊”
- “丹青筑梦 十年执着”湖北省书画家协会扬子书画院成立十周年书画展